如何从思想上打败读了《孙子兵法》的高启强?-环球要闻
“看看什么《参考消息》《孙子兵法》......”
【资料图】
“我我要,我要记下来!”
安欣自己也没想到,这随口一说,高启强就把他提及的书真的记在了心里。
高启强研读《孙子兵法》的片段令很多人印象深刻,甚至一度促成了这本书的脱销。
“读孙子兵法,品启强人生。”
究其原因,从炒粉摊埋下的伏笔,再到那一段对“围师必阙,穷寇勿迫”的解读,观众不仅感受到了伏笔回收的快乐,更是从一个直观明了的角度认识到了这本书的“实战”作用。
高启强只是剧中角色,而对于很多人来讲,人生路上的难题是真实存在的,有的甚至迫在眉睫。毕竟,比起有贵人相助,独自面对一切才是生活的常态。他们把渡过难关的希望,就此投射在了《孙子兵法》上。
兵法是权谋的答案,教科书是学业的答案,专业书是研究的答案,而我们所寻求的人生的答案,又在何处?
常有人问,为何读书,读书何用;常有人说,文学不过是空想,小说不过是消遣。
马尔克斯在《活着为了讲述》中,曾记下了挚友父亲的一句话:文学和人生只有形式上的差别,本质上是相通的。
为什么要读文学、要读小说?因为翻开的每一本书,都是重要的人生课堂,我们与踏入的世界短暂接触而又终生受益,与不同的人命运交织最终回归自我。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但在书中我们能活过千百次,我们将看见自己是谁,知晓自己身在何地,又将去往何处。
人生大部分都被庸常占据,但悲剧与喜剧的交织才是记忆的主旋律。它可以是许三观的一生,可以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,抑或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屋,但不论从哪一点出发,它最终都将落在一种普遍性,回归每日往复的日常,而我们所寻求的答案就在其中。
文学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,它来源于生活又超脱其中。你只有在故事中,有机会获得读心术,直接走入他人的内心世界,见证与你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如何完整地走过一生;生活的苦难繁多,如果可以,只在书里经历一遍就够。
我们读过每一本书,不仅是对人生的预演,更是对人生的想象。
过去的一年里,我们共同完成了两期100天阅读挑战,直到写下这篇文章我才明白,阅读挑战所面对的不是那一摞将读未读的书,我们挑战的,是自己的人生。那两个百天我们天南海北,度过了几轮疫情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,但每个人都在做同一件事:读书、记录。
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持续的阅读习惯,一个相互分享、勉励的良好读书氛围。更重要的是,你从每一本读过的书中,收获的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与成长。
现在谈起读书,依然会有种逆流而行的感觉,被手机娱乐所打碎的时间,更是无时无刻在加深这种感受。虽然糟糕的事情变多了一点,这个世界却依然有美好发生。
每年4月23日,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都会公布过去一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成果。你看,从2019年以来,成年国民阅读率和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都在稳步提高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未成年人的人均阅读量不仅是成人的两倍,其涨幅也更加显著,当他们成为中流砥柱的那一天,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呢?
重拾阅读的人越来越多,小溪终将汇聚成江海,势不可挡。
电视剧里的黑暗,只是世间恶意的冰山一角。在阅读中感受到的人性的善与恶、坚韧与脆弱、幸福与苦困,世界的复杂与简单、多元与单纯,让我们延续对生活的期待与希冀。那些人物与角色所经历的一切,化作眼前的光,助人辨明前行的路。
而这一切,需要你从培养一个阅读习惯开始。
距离2023年国民阅读调查开启还有9个月,倘若有一天,你接到了调查电话,报出全年阅读书目的那一刻,想来一定是愉悦且丰厚的。
2023,第一期阅读挑战,于今日开启。
撰文:阿飘
排版:凉影
配图来源:Unsplash